(原标题:霍金的轮椅:才是当今科技的巅峰)
从4月12日开通新浪微博到现在,史蒂芬·霍金一共只发了两条信息,然而这两条微博就为他“赚取”了300多万中国粉丝。他的第一条向中国网友问好的微博就获得近百万点赞,此外还有评论和转发各40多万条。相隔一天之后,他在第二条微博中发出的消息再次引起轰动——研发一台“纳米飞行器”,将让人类飞达半人马星座的α星。
霍金在微博中称,加入这一计划的,还有俄罗斯“土豪”尤里·米尔纳和脸书(Facebook)创始人“小扎”。
不仅物理大师组的这个“局”堪称梦幻组合,而且他的“突破摄星”计划也让人充满遐想:用激光推进的微型星际飞船,以1/5光速的速度,花20年左右的时间就能到达半人马座α星并发回照片。
实际上,以目前人类在工程材料、推进器等方面的技术水平,无论是用激光还是太阳光,要想把一个即便只有1~10克重的物体加速到光速的1/5,大概也需要比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总能量还要大的能量。
这种极大的能量集中到“纳米飞行器”上首先会摧毁它。所以,用目前科技发展的眼光来看,霍金探索半人马座α星的计划或许还只是科幻。
事实上,能够体现当今科学发展水平的,却是将这位科学天才的身体禁锢了50多年的那台轮椅。
轮椅:霍金形象的一部分
在霍金的第一条微博发出之后,就有中国网友发问:全身不能动的霍金发一条微博需要多久?回答这个问题,要从这位当今人类“最强大脑”的标志性的形象说起。
霍金17岁就入读牛津大学攻读自然科学,他用了很短时间就得到了一等荣誉学位,随后转读剑桥大学研究宇宙学。
1963年,21岁的他不幸被诊断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(又称卢伽雷氏症)。这是一种无法治愈的致命疾病,病人会慢慢丧失运动能力,后期甚至因为呼吸肌和喉部肌肉麻痹而不能发音,并因而失语。
当时医生判断霍金只能活两三年,然而他后来却坚强地一直活下来,但疾病使霍金的身体严重变形,头只能朝右边倾斜,肩膀左低右高,双手紧紧并在当中,握着手掌大小的拟声器键盘,两脚则朝内扭曲,嘴几乎歪成S形。
数十年来,这样奇特的形象和那台轮椅,在全世界面前定格成为一个天才科学家的符号。
患病之后,霍金全身只有三根手指和两只眼睛可以活动,并且只能用极其微弱、难以识别的语言交谈。在1985年因患肺炎而做气管切开手术后,霍金更是被彻底剥夺了说话的能力。
当时,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位名叫瓦特·沃尔托兹的电脑工程师为霍金设计了一个名为“平等器”的电脑程序,其中的文本文件是Word 。这个程序可以让霍金从屏幕上选择词汇,只要他按动手中的开关选择词汇后,就会转入语音合成器,发出声音来。
后来,剑桥调节通讯公司的大卫·梅森改进了这套设备,并安装在霍金的轮椅上,使霍金“说话”的速度大大加快,每分钟可“说”出15个词,如果需要,还可以把文字直接打印出来。